文章出處: Taiwan Logistics

http://bit.ly/2L97cHj

安全庫存是爲了應對不確定性。
有人說,那把預測適當拔高點,不也同樣解決問題?
其實不然。

首先,傳遞的需求信號不同。
假定需求預測是每週100個,安全庫存是130個。
這傳遞給供應鏈的信號是,每週給我按照100個來準備産能;
同時,我有個一次性的需求130個,這是安全庫存,你幫我一次性備齊以防不測。
這樣,供應商會按照100個/週來備産能和原材料庫存,對於那130個的安全庫存,他們會以加班加點的方式一次性解決,影響的是供應鏈的短期運營成本。

但如果適當“拔高”預測,比如把這130個的安全庫存分攤到未來三個月(13週),每週分攤10個,那麽需求預測就變成110個每週,供應商就得按照這個來準備産能,中長期産能就多備了10%,導致産能利用率低下,長期成本上升。

其次,在SAP這樣的ERP軟件裏,對待安全庫存和需求預測的方式不同:
安全庫存是“永久需求”,一直在那裏,一旦庫存低于安全庫存水位,ERP就會産生“需求”,驅動供應鏈補貨;
預測則相對“虛”多了,根據用戶的設置,過段時間沒用的話就可以自動刪除,驅動供應鏈來取消或延遲補貨訂單,並且把手頭的多餘庫存用於別處。

對於不熟悉ERP的人來說,這比較難以理解。讓我們繼續上面的例子。
假定你不設安全庫存,而是把預測由100調到110個/週,而真實需求是100個/週,這樣每週就平均有10個是“多餘”的,SAP的邏輯是先幫你留著,萬一需求滯後的話。
但也不會無限期留著啊,比如留了3週以後(用戶可設置),發現需求仍然沒來,SAP就認爲,看來這個産品預測過高了,便把這“多餘”的10個預測給自動取消了,同時傳遞信號給供應鏈,說我們預測虛高了,這裏要取消10個的訂單。那供應商就給你少造10個。
這也意味著實際的安全庫存是30個,因爲在這裏,按照用戶設置,SAP只保留3週的“多餘”預測,即3乘以10等于30。
等到不測發生時,你發現你手頭該有的安全庫存沒有,因爲你的實際安全庫存遠低于應該設置的值。

當然,在那些管理粗放,ERP沒有這功能,或者有但純粹不用的企業,這就不是問題,“傻人有傻福”,對吧?
不要高興得過早:該流的汗總是要流的,麻煩在那裏,總是會造成問題。
舉個例子。
有一次,我們幫助一個企業改進需求預測和庫存計劃,幾位銷售拉住我們不放手,糾纏來糾纏去,老半天才弄明白是兩個問題:
過剩預測的調整和安全庫存不夠“安全”,跟我們上面談的兩個問題都相關。

這個公司是典型的銷售兼職計劃,把安全庫存分攤到需求預測中。
需求預測虛高的話,成了過期需求,就得刪掉一些,不然一直掛在那裏,驅動供應。
但究竟哪些該刪(真正的過剩),刪多少;
哪些要保留(安全庫存),保留多久,沒用ERP的功能,全靠人工判斷,一筆糊塗帳,很難算清。

這幫銷售還弄不明白的是,明明設了“安全庫存”,但總覺得不夠“安全”——經常短缺,被客戶投訴。
他們的感覺沒錯:
本來這130個的安全庫存,要求供應商馬上就送過來的;
現在攤到未來13週送來,實際安全庫存遠比要求的要低,不短缺才怪了。

那解決方案呢,就是需求預測和安全庫存要“上帝的歸上帝,凱撒的歸凱撒”,不要混在一起,人爲地增加不確定性。
要知道,需求預測和安全庫存相輔相成,前者對付的是平均需求,後者對付的是不確定性。
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,應該分開處理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倉儲業 物流業
    全站熱搜

    伊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